作者丨程潇熠 编辑丨康晓
本文原载于深网·腾讯新闻
疫情反扑、局部战争、全球金融市场动荡......诸多“黑天鹅”事件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发生,市场情绪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下脆弱不堪。这让几乎所有人开始思考同一个问题:这个世界还会好吗?
包凡是典型的逆向思考者。在移动互联网狂飙突进的那几年里,他带着华兴资本团队反复自问“真的那么好吗”;今年中概股超30股自高位跌超90%,市值缩水约6万亿,一季度港股IPO募资骤降九成,美股IPO更是罕见的连续三周交白卷,他们又反复自问“市场真的那么差吗”?
包凡在《深网》独家专访中多次提及市场的不理性以及保持平常心的重要性,“不要被外界起伏带动情绪而影响判断,新的机会仍然存在”。
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扶持创新经济公司的银行家、投资人,包凡和他创办的华兴资本曾做出许多近乎“预言”的判断。比如,2010年时判断中概股回港/回A将成必然趋势;2015年时提出“只要是模式创新,就逃不过BAT”;2018年转身更换赛道,一头扎进由技术创新驱动的智能科技、新消费等领域。
包凡曾形容华兴是“行业里最大的情报机构”。早期开始的FA业务位于感知创新经济行业的上游触点;PE、并购等业务能够深入公司、验证模式;横跨内地、香港、美国的证券服务带来市场反馈。因此,包凡对趋势的判断极具参考价值。
截至2021年底,华兴资本资产管理规模(AUM)约490亿人民币,医疗健康、新消费、科技及先进制造行业投资占比达99%。2021年净利润16.24亿元,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56%。
10年前的包凡看项目有三大标准:事情是否有前景和发展性;是否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;人和事是否match(匹配)。
10年后的包凡看项目仍然有三大标准,不过变成了:是否适合环境;是否有利于社会;项目的治理模式是否符合中国当下鼓励的模式。“我们投资企业,必须看这个企业的价值观和中国整体价值观是否吻合。”
“中国以前是一个市场,现在要看九个很不一样的市场。未来10年的价值创造和过去10年很不一样。”包凡在与《深网》的对话中,分享了他在不确定环境中观察到的三个确定性机会:智能经济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、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。
以下为腾讯新闻《深网》整理的包凡对话实录,在不改变其原意的基础上有所删减。
1.“未来十年的价值创造大不一样”
《深网》:怎么看现在一级市场募资难、投资节奏放缓的现象?
包凡:慢可能有几个原因,首先估计大家现在兜里钱不是特别多,坦率说现在整个募资环境不是很好,今天市场上还在募资的估计也是少数,所以这是不得不为之的一个行动。
另外其实现在很多市场上的(美元)基金,他们主要的LP、投资人都在北美,现在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一些改变,这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的,这是从客观角度来说。
《深网》:华兴也遇到了募资难题吗?
包凡:我们比较幸运,去年新一期美元(基金)募集得差不多,最新一期人民币募资也有不错的进展。
《深网》:现在投资形势的变化,只是周期性影响,还是说整个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?
包凡:过去10年的价值创造跟未来10年的价值创造可以说是很不一样。
有几个方面,第一所谓的创新点在过去10年主要是围绕移动互联网展开的,至少从2010年到2020年。但未来更多是技术创新来驱动。
第二,世界格局跟环境也发生了变化。过去20年的全球化大趋势正在发生改变,现在不能说去全球化,至少进程肯定是受阻,甚至一些局部领域在发生一些根本性变化。这对于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带来很大的影响。
第三,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在发生一些变化。从追求速度到追求高质量的发展,也给整个经济结构带来改变。
综合来看,现在(投资节奏)慢一慢,从客观角度来说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一件事,但从主观角度来说也应该那么来做。
当市场整个投资逻辑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,实际上是应该重新审视,而不是延续以往的惯性向前走。
《深网》:这是否意味着投资策略也要发生改变?
包凡:如果自己本身的投资理念是有效的话,其实不需要做重大的修改。因为我们做的是长期投资,本来就是穿越周期的事情。
因为外部环境发生变化,我们就不断来回修改自己的投资逻辑、投资体系,产生一些过激反应,这本身可能就是有问题的。所以一方面该缓一缓,重新思考一些问题,但一些底层的东西不应该轻易去改变。
市场其实是不理性的,什么叫市场不理性?我们都是市场参与者,就说明我们这些人是不理性的。所以在这种市场环境里面,就特别要注意自己的情绪,如果被情绪所带动的话,往往也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。
如果看我们这个行业的历史回报,熊市回报相对是高的,牛市回报往往是低的。所以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人,应该现在投。但是人往往不是理性的。
我们一直是一个逆向思考者,前几年市场特别好的时候,我们反复问自己真的那么好吗?现在这个市场大家觉得掉到地板上了,我们也在问自己真的那么差吗?说千道万,还是保持平常心,不要被外界的起起伏伏带动情绪,影响判断。
《深网》:二级市场的市值缩水对华兴业绩影响也会很大,怎么应对这种波动?
包凡:如果你想做的就是超额回报,你就必须接受短期的波动性。不可能说又想去赚20%以上的回报,又不接受短期的波动性,那凭什么让你赚这个钱?还是要更加长远去看这件事,因为我们是长期投资。
《深网》:现在你们如何规避大的风险?
包凡:第一,我们对杠杆的使用是相当谨慎的,表现出来是对外负债很少。第二是业务上尽量做一些波动性没那么大的(项目)。第三不要做特别投机的事情,做更长期的事。
金融这个行业周期性有预期,好的时候大家都赚钱,不好的时候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题。大多数出事的都是在调整过程中犯错,你就要尽量保证自己不要犯错。
2.“从看一个市场到看九个市场”
《深网》:目前市场缺少好的投资机会了。
包凡:机会未必。我们投PE、VC看的是至少10年甚至于更长的周期,这种周期在当下是看不清楚的。
从我入行到现在快30年,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人来说没有创新啊,没有东西可投啦,下一个创新点在哪儿啊。但过一段时间回过来看,还是有新东西的。
《深网》:以前发展依赖于摸着石头过河 ,现在石头快摸没了。
包凡:在时代的转折点上,坦率的说很多事看不清楚,但是要继续去看,投资就是在不确定性当中找确定性。
《深网》:下一个时代有哪些确定的机会?
包凡:智能经济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、消费结构的变化,这三件事是我们比较确定的,里面还有很多创新的事可以去做。再往大的一些事情,我们现在也看不清楚,只能积极去看,去研究。
《深网》:如何定义智能经济?
包凡:智能技术对整个经济的改造,我们叫做智能经济时代。
比如护士今天做的很多事情可能以后是机器帮你做,你可能会全身戴满了传感器,随时都有人远程机器监控你身体的核心数据。车以后成了自动驾驶的,它也是智能化的一件事。这些我觉得都会在未来10年成为现实。
这跟人驱动的事情相当不一样,我们确定这件事情会发生,当然不同行业发生的时间点或者渗透率会有所不同。
《深网》:但现在还有人吐槽没有一款芯片能让安卓手机稳定高帧率的跑《原神》游戏。
包凡:你看两三年它肯定这样,但我们得看10年以上的事。我认为以今天的IT技术,已经没有什么不可突破的极限了,只是时间问题。
《深网》:供应链体系去全球化有什么后果?
包凡:全球供应链、产业链会被重构,以前实际上是一个高度协同的体系,现在可能会被切割,对大势的考虑。在重构过程当中既有挑战也有机会,其实挑战是先于机会了。
每个经济体,尤其像中国这样大的经济体都在考虑重构这件事情。以后这个世界可能会分成几个不同的系统,每一个系统里面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和体系。
《深网》:重构需要时间,近期困境难解,许多人对未来经济发展很悲观。
包凡:虽然眼前会有困难,但我们相信中国未来的经济会继续成长。
《深网》:中国消费结构有哪些纬度?
包凡:有两个纬度,一个是年龄代际的角度,从年轻人、中年人到老年人;另一个是地域的角度,一二线城市、四五线、乡镇。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纬度画出一个九宫格。
《深网》:大家都想深耕Z世代群体,但以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来看,未来10年的人口结构可能是中老年人占大部分,年轻人占少部分。
包凡:中国以前是一个市场,现在要看九个很不一样的市场。而且每个市场都足够大,因为我们人口多,每个市场都够能做点东西出来。
第二点,我们看Z世代,看的更多是长远的事。未来20年Z世代会成为中国最主流的消费群体,他们这拨人会带动未来消费的趋势,所以很重要。
另外,你说的很对,中国未来的人口很多会在退休,60岁以上这拨人。特点有几个,第一是身体都挺好,第二还挺有钱,第三有时间,所以他们肯定要去消费、去花钱,只是说得找到适合他们消费的东西。
这些人现在在市场上挑不了什么东西,只能买年轻人的。以他们的需求,能不能有相应的一些产业出来?我们在积极研究。养老是一个概念,但这些人坦率来说没有那么老。
《深网》:你曾说ESG(Environmental, Social and Governance)是如今投资避雷和合规最好的工具。如何理解ESG?
包凡:说白了就是大家价值观得一致。
企业跟你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的价值观不一致是会产生问题的。以前企业只需要考虑自己的事,现在一定要把社会环境、价值观作为很重要的考量因素,甚至制约条件。如果做不到,一定会给企业的发展乃至于生存带来挑战。
我们投资企业,也得看这个企业的价值观和中国整体价值观是否吻合。
小到一个人,大到一个企业,都脱离不了社会环境、文化环境等等。一个在美国的企业和在中国的企业注定是不一样的,因为土壤不一样。在美国长得再好的一棵果树,(不吻合)拿到中国也活不下去,反之相同。有本事的人可以基因突变,但这种人凤毛麟角。
中国文化里有很多很好的东西,对投资很有帮助,比如说顺势而为。什么叫顺势而为?你要跟着趋势走,不要去干拧巴的事情。
另外还有中庸之道。什么叫中庸之道?不是走正当中,而是永远在动态中找到平衡。极端总会出现,但任何时候都不要走极端,哪怕再有道理的真理,也有它的局限性。整体只是在一定的场景之下一定的范围之内适用,超出就不一定(适用)。